4
  1. 泡泡水族
  2. 异型鱼
  3.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

发表于: 2019-01-02 14:25:13
5109 16

2019悄悄地来到了,一波寒流也默默地走了...在新年之际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本应早些时间发表的这篇笔记,经过沉淀反而更有味道了。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只是一名普通水族爱好者,非任何专家大神,所写文字不针对任何品牌产品,只是把自己查到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所引用资料均来自国家正规专业刊物,如有不妥,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说说螺旋藻,说到水族宠物的喂养,就不能不提到螺旋藻,螺旋藻属于微藻,是一种外形为丝状的藻类,藻丝长度和宽度均以微米为单位,而钝顶螺旋藻的名字来源于其藻丝顶端的细胞钝圆,因此成为“钝顶”。虽然这种藻类已经广泛被人类采集食用了几百年,但真正对其深入系统研究还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螺旋藻因其纯天然绿色食品,蛋白质含量高、易于吸收得到了食品行业的追捧,而其浓郁的腥鲜的气味,又使得其成为水族饲料中成为集营养性和诱食性于一身的绝佳食材。
小球藻是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是那段比较困难的饥荒年月,曾在我国被用于人民群众的蛋白质来源。2012年底我国卫生部公告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因其体积更小(小球藻直径约3-5μm,螺旋藻长度在40μm以上),营养丰富等优点,也迅速成为微藻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人不太懂市场行情,只是某宝随便搜了一下,目前食品级螺旋藻价格普遍在100元/公斤以下,而食品级小球藻价格一般在200元/公斤以上,作为一种主要食材,如此悬殊的价格,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都是可以人工养殖的藻类,这种近乎3倍价格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为何?3倍的价格是否代表了3倍的营养呢?
虽不是营养学家,也不是研究藻类的专业人员,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去了解科学知识探索之心,网络很发达的年代,各种专业网站门类齐全,而且多年的工作习惯更让我掌握了一门方法:寻根源、查文献。我是干啥工作的?勤劳朴实的环卫工人啦~
文献是一个好东西,是了解一个行业的窗口,我们对隔行的事物不了解,没有研究思路,更没有条件去实验,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查文献。文献一般是某一位或多位业内专家、团队,几年甚至十几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的科学结论,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论证,最终发表在国家或世界各级正式专业刊物上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对某个课题最初的疑问、实验设计和原理、实验过程和最终实验结论,从而完成对一个课题的研究。业内其他人员在用到这个疑问时可以参考,做到知识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而对我们这些外行人来讲,方便在于:不懂实验原理没关系,不懂过程参数没关系,我们只看结论,我中华文明也因此辉煌灿烂!
2015年,天津天狮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史珅、张旗等科学家通过对小白鼠禁食和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的方式建立生物模型,对螺旋藻和小球藻的营养成分和降糖功能进行了考察,经过对模型组、螺旋藻组、小球藻组和空白组小鼠的各项体征显示结论:在基本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总量方面,球藻与螺旋藻具有相似性,在VB2、VC、β-胡萝卜素、尼克酸、泛酸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但在另外几种营养成分的比较中发现,小球藻的纤维素、叶绿素、VE、钙、锌含量方面显著高于螺旋藻,而在VB1、VB6、VB12和叶酸含量上,螺旋藻显著高于小球藻,二者各有所长。

下图是两种藻类直接作用于动物的效果比较,那么对于其他生物呢?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还无意中发现,藻类还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用的活食的培养,比较常见的是用藻粉饲养轮虫,轮虫大概相当于我们比较熟知的丰年虾,用于对水产养殖鱼苗开口用的活食,早在2010年,广东海洋大学的杜涛等科学家就对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于3种仔鱼人工鱼苗效果做了研究,略去实验过程直接说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用螺旋藻与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对尖吻鲈、卵形鲳鯵、美国红鱼仔鱼进行培育,具有相同的培育效果。
总之,作为营养补充来源,二者基础物质是一样的,只是在某些微量元素上,小球藻和螺旋藻存在着较大的互补特性。如果出于成本的考虑,本人比较推崇的是以价格便宜的螺旋藻为主,而螺旋藻含量较低的纤维素、VE,锌、钙可以通过购买原料直接加入到饲料中进行补充,毕竟这些原料比小球藻要便宜很多。
当然,如果您是土豪,也对DIY饲料的乐趣不感冒,直接使用螺旋藻和小球藻两种食材进行长期喂养,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石西、罗智、黄超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朱晓明等科学家,在对小球藻替代鱼粉对鲫鱼生长、肝脏脂肪代谢及其组织学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利用小球藻替代鱼粉作为饲料中的蛋白源,促进了鲫鱼的生长,提高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
但实验同时也发现,随着小球藻替代比例的增加,饲料脂肪含量增加,肝细胞出现了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变性坏死的症状,因此小球藻对于鲫鱼肝脏生理功能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在论文最后,根据实验的数据,建议在鲫鱼饲料中小球藻替代鱼粉的比例为47%-50%,也就是说,纯小球藻粉饲料是不推荐用于鲫鱼饲料的,那么我们养的观赏鱼是否能等同于鲫鱼呢?这个只能有待于有条件的渔友通过实践去考证了...至少我个人认为,观赏鱼在体质、运动量、消化能力乃至肝脏代谢活跃度上来讲,都是弱于鱼坑里那些水产鲫鱼的,因此如何取舍,相信各位鱼友也会有自己一番见解。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所查资料的论点指向:1.螺旋藻和小球藻同属微藻,营养成分呈互补性。2.螺旋藻和小球藻喂养的活食对于鱼类有等同的营养效果。3.小球藻对于某些鱼类肝脏功能的影响有待商榷,不推荐纯小球藻粉喂养。
基于以上结论,大家可能还有一个疑问,小球藻与螺旋藻既然同属人工养殖微藻类,怎么价格差异那么大呢?前面说过,小球藻在上世纪国家最困难时期曾用于人民群众的蛋白质补充,证明养殖难度不高,而且我手头上的资料也没查到这几类微藻的养殖方面有什么差异,价格差异应该不在养殖方面,目前我倒是查到了微藻的采收加工方面一些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微藻的采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筛网过滤法 此法比较简单,成本低廉,大部分螺旋藻都是用这种方法采收的,但是由于小球藻藻细胞直径太小的问题,此法只用于螺旋藻,不适用小球藻,
2.絮凝沉淀法 这个不详细说了,由于加入大量絮凝剂,不适合任何食品级微藻。
3.气浮法  这个同样不适合食用微藻类,一般用于污水治理用的藻类。
4.离心固液分离法  这是绝大多数小球藻生产企业使用的采收技术,采用高速离心方法进行固液分离,此法耗能较大,采收成本较高。而且分离机发热量大,排出来的小球藻泥通常温度达45℃以上,不及时处理,会迅速产生微生物发酵作用,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干燥加工,如果来不及加工要进行冷藏,冷藏时间夏季不能超过10h,秋季不能超过15h。
结论比较明显了,成本决定了价格,采收成本高,保存时间短是小球藻的成本弱点,后面的除杂、干燥等工序,我没有查到资料不能乱讲,但是,用一片筛网就能解决的问题,与必须安置巨大离心装置、且必须快采快干、另外冷藏保存也有时限的生产成本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以上部分内容参考文献摘自:
[1]史珅,张旗,王娜,尚小玉,栾少萌,艾君.小球藻和螺旋藻的营养成分及其降血糖活性比较.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36(10):121-125
[2] 杜涛,黄洋,罗杰.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强化的轮虫对3种仔鱼人工育苗效果的影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2):158-161
[3] Kim K W,Bal S C,Koo J W,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Chlorella ellipsoidea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blood characteristics,and whole-body composition in juvenile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2,33(4):425-431
[4]石西,罗智,黄超,朱晓明,刘胥.小球藻替代鱼粉对鲫鱼生长、体组成、肝脏脂肪代谢及其组织学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 2015,39(3):498-505
[5] 徐跃定,冯伟民,唐玉邦,张建英.小球藻规模化生产采收技术.江苏农业科学 2009(6):319-320

总之,螺旋藻和小球藻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资源,时下也流行不看广告看疗效的方法,这里就不再多做解说了。以上是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对两种微藻的营养和价格做了一下粗略分析,当然其他因素还有很多,篇幅所限不逐个分析了。“您对鱼好,鱼就对您好。”我一直认同的水族硬道理,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不完美但很真实,也正因此十几年如一日我依旧留恋在这里。(完结)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1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2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3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4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5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6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7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8

【异型】论螺旋藻与小球藻的营养价值-图9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