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观赏鱼之家
有关泰国斗鱼遗传基因的问题,不象孔雀鱼遗传基因那样已有许多水族爱好者在进行讨论和研究,目前国内外都很少文献发表。在水族生物的世界中,有许多鱼类因为人工繁殖改良的可行性高,而吸引众多水族爱好。其实,泰国斗鱼也是其中的一种。在这些繁殖改良可行性高的鱼种中,除了历史悠久的锦锂、金鱼之外,七彩神仙、孔雀鱼和泰国斗鱼可以算是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改良鱼种。七彩神仙虽然高贵美丽,体型较大适于展示,但一般七彩神仙一个世代约需八个月至两年的时间,野生七彩神仙可能更不止于此,除非是专业鱼场的饲养空间及时间都许可,否则想要做品种改良十分不易。
而孔雀鱼由于体色艳丽,繁殖容易且世代短,目前最受水族爱好者的喜爱。不过,泰国斗鱼鱼鳍形状以及体色变化丝毫不逊色于孔雀鱼,其自出生到生育下一代也不过需4-6个月,而且它的体形较大,更提升了观赏价值。而且,泰国斗鱼在遗传基因方面也非常的多变,新的体色及鱼鳍形状比较容易出现,就像1995年所发表的黄金双尾斗鱼,便是一个例子,它的黄色是带有金属色泽的金色,而不是一般的黄色斗鱼,虽然它还带有部份蓝黑色不是纯色,不过也是非常特别。泰国斗鱼在育成方面和孔雀鱼一样,良好的鳍型及体型还是需要细心的照料,它才能完美的展现出独具的美丽。
在泰国当地,从直接在天然水域捕捉泰国斗鱼,到人工驯养,乃至品种改良,在历经百年的斗鱼人工饲养的过程中,这个“改良”的中心一直围绕着一个“斗”字--始终,泰国斗鱼在国情不同的情况下,在原产国似乎经过品种改良增强其打斗的能力要比观赏更有“价值”。然而,在1989-1990年初期,欧美的一些国家的水族专家利用遗传基因改良出了体型极为夸张的展示级泰国斗鱼,用于观赏的价值远远高于打斗的价值。
与传统泰国斗鱼明显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鱼鳍的分裂,展示级泰国斗鱼由尾柄基部算起具有3-4个分叉,也就是说每一支鳍条可分叉为8-16个(2的3-4次方)。除此之外,尾鳍的完全张开的角度也达到了150-180度。
总而言之,饱满和飘逸的鱼鳍形状是展示级泰国斗鱼的最大特征。在这种打破传统的展示级泰国斗鱼出现在全球水族市场上之后,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可想而知的,甚至出现了以研究泰国斗鱼为主的全球性泰国斗鱼协会--I.B.C.(International Betta Congress),不但每年举办观赏性泰国斗鱼的比赛(Best Of Show)品评一年度以来产生的展示级泰国斗鱼,更集结了一些水族专家和爱好者对泰国斗鱼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和改良。
斗鱼、团尾泰国斗鱼,乃至近期出现的冠尾泰国斗鱼和扇尾泰国斗鱼等等更具观赏价值的成功改良固定种类。
【技术论坛】泰国斗鱼的遗传基因与改良过程
-
相关文章
-
【经验分享】黄尾刚果,终于有状态了
今早上发现黄尾刚果在夸示,这是刚果状态好的表现可以让鱼的发色更好,个人建议更重刚果养两条以上可以促进发色 -
新成员 落户咱家 都稳稳的
新成员落户咱家都稳稳的 -
又请了一缸七彩
又请了一缸七彩状态超好 -
我的斑马鱼是不是都是公的啊。
大家帮我看看,有没有母的斑马物🤦♂️ -
新搞了3个1.2米的缸子 专门养七彩和燕鱼
新搞了3个1.2米的缸子专门养七彩和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