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凤尾藓是一类处于近乎梦幻的神秘面纱之下的水草,长期以来水草界虽有“迷你凤尾苔”之称呼,但大多都只见于营销号毫无依据的只言片语或是张冠李戴的混淆之中。目前似乎尚无攻略仔细且成体系地在草缸运用的层面考察何为“迷你凤尾藓”,更未见到针对此类植物的专门性水草养殖攻略。
笔者在试验过程中成功在沉水状态下稳定育成了一些原生的,植株体型显著比常见的凤尾藓属植物更微小的凤尾藓,足以确证事实上存在一种或多种外观类似的,显然不同于水族界的明星品种小美凤莫斯Fissidens Fontanus "Fox",并可以作为水草养殖的“迷你凤尾藓”的存在。有鉴于此,笔者将基于自己对从尝试转水到稳定繁殖的一手经验成果和查阅的少数资料,在此撰文一篇,浅谈这一类如梦似幻的植物的养护要点。
图为笔者育成的迷你凤尾苔稳定水下叶,其大小可以参照旁边的黑壳虾成体
布朗尼海克力斯
一.植物简介:
目前水草界对“迷你凤尾藓”的准确学名身份界定很不清晰,各种资料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一些资料认为“迷你凤尾藓”的真身乃是黄叶凤尾藓:Fissidens crispulus,一些资料则认为本种是卷叶凤尾藓Fissidens dubius的一个特殊变种,一些资料使用了一个不多见的“Fissidensminutus”微凤尾藓这一名称描述这个物种,还有一些资料则认为本种是一个很特殊的自然变种或杂交种。本类植物被冠以的商品名亦非常混乱,包括但不限于 Fissidens.sp mini taiwan,即中国台(湾)省产迷你凤尾藓、Fissidens.sp mini Vietnam,即越南产迷你凤尾藓,Fissidens.sp mini Borneo,即婆罗洲迷你凤尾藓等等。限于笔者非常有限的知识水平及凤尾藓属各种植物之间非常复杂的种间关系和多发的原生变异,杂交情形,考证清楚迷你凤尾苔准确学名及其源起流变这一浩大的工程实在超出了笔者的能力范围。故而为了之后的行文及阅读方便,笔者将统称这种植物或者这类植物为Fissidens.sp mini,即迷你凤尾藓,而不再也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区分。
从非常散碎的资料可以大致判断出,迷你凤尾苔在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所分布,在我国大陆南方地区存在原生的迷你凤尾藓,在我国台(湾)省可能也有这类植物存在。根据笔者看到的一些原生环境照片,迷你凤尾藓在原生环境通常附生在潮湿的泥地或者流水的石壁上,有时也会攀附在其他植物的根系表面与之共生。
本类植物的“水中叶”(姑且这么称呼苔藓植物的全株)呈现出翠绿色,成熟的组织体单片呈现出肋叶分明的羽毛状结构。本类植物的水中叶单片非常微小,即使放任其生长也仅有5mm长左右,大小和圆珠笔尖类似,在转水适应后会形成非常密的水中群生体,形态如图翠绿的地毯一般而十分具有观赏性。迷你凤尾藓的水上叶与水中叶形态相似,同样非常微小而质密,相比起水中叶质感要厚一些。
辣椒榕最弱玩家
漂亮
布朗尼海克力斯
图为和迷你凤尾苔相关的植物水下叶图鉴,以及原生与我国台湾省是黄叶凤尾藓水上叶,可能是迷你凤尾苔的真身之一
布朗尼海克力斯
一贯地写一写这类植物的养殖测评攻略:
一. 基本生长形态与环境选择论
迷你凤尾藓属于典型的附生苔藓植物,适宜绑缚在各种石木等硬质表面附生养殖。在草缸沉水的环境中,这种极为微小的植物也几乎不可能在草缸环境中被稳定地载种在底泥里。
作为一种在草缸沉水环境中培养的苔藓植物,迷你凤尾藓的附着能力属于较好的一类,其攀附能力明显强于三角莫斯,垂泪莫斯,松茸莫斯等常见的苔藓类水草。在绑缚一段时间后即会长出非常细小但是附着力强的红褐色假根结构,攀附在石木之上。笔者也观察到原生的迷你凤尾藓水上叶生长出红褐色的假根附着在潮湿泥土和树枝,落叶等基质上。而且由于这类苔藓植物生长很缓慢,即使放任其生长,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不加以修剪也几乎不会看到迷你凤尾藓发生整丛地脱落或是漂浮而起的现象。
布朗尼海克力斯
补图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二. 光照论:
迷你凤尾藓对光照的要求较为微妙,经过笔者的测试,迷你凤尾藓在草缸中既不能适应非常强烈的直射光照,也不能如水榕等植物一般在高度遮光的阴暗环境中生长。这一点需要使用新型LED灯具或是打算将此类植物与其他植物组合造景放置在同一环境内种植的草友格外注意。笔者曾在试验过程中尝试将这种植物绑缚在据水面约5cm左右的沉木上,结果在蕨类,铁皇冠,强健的爪哇莫斯等其他阴性草能正常生长的LED灯盘的光照设置下,迷你凤尾藓很快便枯黄焦灼而死。相应地,被笔者绑缚在石块上,放置在草缸中长期被铁皇冠和水榕遮光的阴影中的迷你凤尾藓也变得非常稀疏且几乎不生长,有衰败腐朽的迹象。
经过笔者多次试验,迷你凤尾藓作为水草养殖时最适宜的光照条件大致是草缸中下层不失明亮而略偏弱的均匀光照处,此时这些苔藓会呈现出最为翠绿且致密的良好状态。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参照物的话,比同属的明星品种美凤莫斯最适宜的光照强度再略低一点大致就是迷你凤尾藓最适宜的状态。这一点需要草友们根据自身草缸的具体条件慢慢探索,不过在避免光照显著过强或是显著过弱这两种极端的前提下,迷你凤尾藓在草缸中也还是有一定的适应性可言的,并不至于因为光照的略微变化就直接枯萎死亡。
作为完全绿色的苔藓类植物,迷你凤尾藓不存在任何通过光照使其变为紫红色等“发色”的可能性,故而这类植物对光照的光谱光质基本上没有任何特殊要求,使用任何正常的草缸用灯具均可顺利养成这个物种。
布朗尼海克力斯
继续补图
布朗尼海克力斯
三. 基本水质条件论:
迷你凤尾藓整体上属于偏软水性草,虽说这种物种对软水程度的的要求没有古精,太阳或者某些小型膜蕨那么苛刻,用我国南方,西南地区的自来水养殖也可以成功。但这个物种对硬度的适应力比包括同属的美凤莫斯等大部分苔藓类水草都要低,水体过硬的时候会僵化并从外缘部分逐步向中间的主肋枯黄甚至直接朽烂而死。根据笔者自己的实验,这个物种对硬水程度的适应性甚至可能比同属的另一个常见种大凤尾藓要更弱一些。建议在低硬度的环境甚至是纯水中培育,本种的状态才能真正表现出翠绿色的最佳状态
四. 温度环境论:
据相关资料显示,迷你凤尾藓不能耐受高水温环境,在水温长期超过28℃时可能会逐步停止生长变黄,如果温度再高可能会死亡。迷你凤尾藓的耐热性相比起美凤莫斯显著要弱。
布朗尼海克力斯
五. 转水,生长日常管理与繁殖论:
事实上,迷你凤尾藓的沉水适应性整体属于较好的范畴,在保持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水上叶转水难度并不高。以笔者之经验所见,迷你凤尾藓转水大致而言会经历这几个阶段和状态:
1. 迷你凤尾藓被投入水中的植株在大致1周内基本无变化,一般既不生长也不腐坏,外型看似和长期适应的水草并无太大差别。
2.大约在1-2周后,迷你凤尾藓水上叶尖端会在水中再生长一些,并且非常微小的水上叶组织开始出现向上直立的现象。
3.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种的水上叶会逐步凋零,但因为这种植物的单片体型实在太小,故而从直观上看其绿色部分密度似乎会进入一个逐步减小的时期。大致4-5个月后,本种的水中新叶会逐步规则地从旧叶中心类似叶脉形态的组织部分直立生长而出或是从原本的羽毛状组织末尾出逐步生长而出,如同星点般的绿色新芽数量不断增加。在原本稀疏光秃的的石,木等表面逐步披上一层绿装。
4.在大约10-12个月后,迷你凤尾藓会完全适应水下状态,其水中叶会显得非常致密,矮小而规则,如同附在石木表面的一层丝绒地毯一般,非常之美丽。
目前笔者只观测到迷你凤尾藓的水中叶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增殖,没有产生孢子囊的迹象。整体看来,迷你凤尾藓属于生长增殖速度很缓慢的植物,即使在稳定的草缸环境种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健康成大片的水上叶直接绑满石,木表面开始转水起算,以长出丛密如地毯版的水中叶覆盖满在所绑附的石木上完全成景为终点,整个过程历时至少1-2年。如希望将少量稀疏的植株繁殖为丛密的大丛,则恐怕需要4-5年以上的漫长时光。
在其他条件适宜时,迷你凤尾藓可以在虾缸等不额外添加CO2的环境中正常养活,但如给予其较为充足的CO2,则本种适应水中生存的存活率和覆盖在石木表面的速度均会有所提高。
迷你凤尾藓和大多数苔藓水草一样属于低肥草,日常以泥底缓释溶解的微量肥即可满足其需要,过量加肥很容易导致爆藻或者肥伤变黑。
迷你凤尾藓非常不耐药,比常见的绝大多数苔藓类水草都要脆弱很多,根据笔者在另一个试验缸中种植有迷你凤尾藓水体直观试验成果,对其使用52,双氧水或者其他除藻剂之类的物质可能导致植物直接溃烂式的融化并死亡。
和大多数类似的苔藓水草一样,当这些苔藓在草缸环境种植产并形成很蓬松的大丛后,丛间很容易沉积缸内的尘土或者其他鱼虾的粪便,残饵等杂质。如发生此种情况,这种植物上很容易滋生短绒,刚毛等藻类,而且鉴于迷你凤尾藓的体型非常微小且丛密,加之其生长很缓慢的特点,这种植物在草缸环境中的自洁能力非常差。倘若水体中的污垢沉积得不到及时清理,迷你凤尾藓很容易被藻类吞没绞杀或是被污垢淹没无法正常光合作用而朽烂。也因为类似的原因,养殖这种凤尾藓对换水频次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勤而少量的换水。建议谨慎翻动缸内地基,在日常养殖时追加少量水流吹拂并在换水时轻轻搅动苔藓的丛吸走飘出杂质。而且工具虾的清理对预防此种问题非常有效。
布朗尼海克力斯
接着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