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泡泡水族
  2. 底栖观赏鱼
  3.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

发表于: 2016-11-18 23:44:20
3309 11

文章摘自:ifish观赏鱼
作者:陶家玉

正文:

【中名】青铜鼠
【俗名】Emerald Catfish;祖母绿鼠
【科别】鲶鱼科
【原产地】厄瓜多尔、巴西、秘鲁境内
【饲养条件】22-28℃,PH:6.0-8.0


【形体特征】

整体呈绿色金属光泽,加上大小适当的体型表现,与充足稳定的供应量,因此成为水族市场中常见的中大型种鼠鱼。
亚成阶段的个体虽与属内其余2种颇为相似,不过依据各鳍硬棘、软条的特殊比例,仍可将3者妥善区分。本种鱼的背鳍的硬棘、软条数量分别为1/10-12,胸鳍的硬棘、软条数量分别为1/7-9,腹鳍的硬棘、软条数量分别为1/5,臀鳍的硬鳍、软条数量为1/6-7。

【饲养特点】

他们是个性相当内向且娇羞的种类,在饲养的过程中能与其他种类的鱼可混养,但是最好有4-6只以上的进行饲养,好让他们能迅速稳定的摄食。

【繁殖特点】

本种鱼因为野生采集的供应量充足稳定,因此似乎也有少有饲养者对本种人工饲养环境下的繁殖培育。

【其他备注】

因为本种随采样方式不同,而时有在分类上的不同观点,因此也造就本种具有繁多同种异名。本品种归纳为壮硕体型的B属。



故事的开始了...

提到青铜B鼠,就要说说买鼠的经历很有意思。当初我还是鼠鱼新手时,在网上看到一篇长吻巨无霸的帖子,其描绘的巨无霸起了我想要购买的冲动。购买之前还特意查询了如何分辨巨无霸与青铜B,但是在我购买的时候还是买错了花了400元钱进了9只青铜B鼠。当时以为是巨无霸鼠心情很激动,但是回家一仔细对比才知道自己买错了。



第一次繁殖:虽然心情很是低落。但是青铜B在当时也不是很多,也是野生的就好好饲养了起来。在经过一年多精心饲养之后感觉青铜B母鱼的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我就把他放在了我的繁殖缸里面。繁殖缸的尺寸55*40*30cm,设备只有水妖精一个,说我是倒霉,也可以说我是幸运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我高考的第一天晚上11点时,我看了一眼繁殖缸。突然发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白点,心情突然就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繁殖出了野生鼠鱼,而且是B属,感觉自己一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这还没完不是松懈的时候。

因为青铜B鼠鱼的卵很大,是我见过最大的鼠鱼卵。亲鱼在甩卵的过程中会碰掉很多卵,当时我以为受精没有成功。这就是乐极生悲吧,但是我没有放弃。我把亲鱼捞了出去在卵缸里面放了一点甲基蓝;在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卵没有全部长毛白卵,心里很高兴幸运女神还是眷顾我的;第三天早上也挑出了白卵,在晚上的时候小鱼开始破壳了,但是没有全部破壳;在第四天的时候才全部破壳,大概数了一下差不多有一百多个小苗,心情很激动。刚出生的小鱼身上还有卵黄不用喂食,在小鱼破壳第三天,我拿出了孵化好的丰年虾幼虫,小鱼们吃的很香。


鼠鱼在小的时候有很好的保护色,因为鼠鱼小鱼很脆弱。在野外环境下,如果没有保护色的话不可能度过幼年期,为了繁衍生息演变出了利于成长的保护色。在经过一个星期的饲养,我就开始喂剪碎的线虫跟喂食孔雀鱼小苗的蹦虫跟丰年虾很像的哪种。因为我比较懒,所以我就一直喂蹦虫。虽然会有损耗,但是还是很小的。


小鱼成长很快,在一个月时我开始分缸,把小鱼放在一米的鱼缸里来饲养。这个时候小鱼就已经很机灵了,个头也长到了2-3cm,身上的保护色也开始褪色了。这个时期我就开始一直喂食线虫。虽然我也投喂了贴片饲料但是发现小鱼不吃,我就不喂了。这可能是B属鱼的通病吧,就爱吃活食不爱吃饲料。



第二次繁殖:在小鱼快乐的成长到一个半月时,我发现繁殖过的母鱼肚子又大了起来。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又把9只亲鱼放进了繁殖缸里面,在第三天的时候又繁殖了,我没有敢去惊动母鱼。第二天早上,缸里面大概有三百多个卵。卵把50cm的小鱼缸贴的密密麻麻的这回可以说是大丰收吧,哈哈!

发现:说到这我发现鼠鱼繁殖喜欢温度低,还有一个就是下雨!有可能是因为在原生环境下,河流涨水温度骤降跟气压有关系。因为我有很多鼠繁殖都在下雨天(白鼠 大帆咖啡鼠 金翅珍珠鼠 娃娃鼠)。所以,这可以是说是鼠鱼繁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也是在第二天挑白卵,等待小鱼破壳在第四天的时候小鱼全部破壳了密密麻麻的心里更加的高兴。

趣事:在这次孵化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是在鱼卵孵化的过程中,从水妖精里面钻出了很多小小的白色线虫,当时心里很担心害怕它们会钻进鱼卵里,但是也没有敢去抓。我观察了两天,看见没有事小鱼顺利破壳了。之后发现这些小的线虫成了它们很好的开口饲料。吃了三天白色线虫才渐渐的没有了,小鱼也长大了一些,看来这些小线虫给小鼠的营养很足啊!

喂食需注意:由于自己很懒的原因就直接喂了孔雀小苗开口的小蹦虫。在20天左右的时候发现小鱼有20多个体差异比较大,这是第一窝小鱼没有的。第一窝小鱼只有一条小鱼体格较小,第二窝小鱼个体差异很大也很多,可能是由于鱼缸比较小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喂食少由于体质的强弱导致的。但是还是个体大的多,所以也就没有担心。这也是给大家一个警示吧懒是要付出代价的。



发色:第一窝小鱼现在70多天了长到了4-5CM 保护色也褪的差不多了。有点小像目睹了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感到很是欣慰。说明我将近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从繁殖到孵化到小鱼褪掉保护色健康的成长,满足了我没繁殖过野生鼠鱼的缺憾,也给我对野生鼠鱼其他品种的繁殖有了很大的信心。第一窝的小鱼到了现在身上也开始发色了因为是F1的原因跟亲鱼的差异还是很小的,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也没发现什么特殊个体。



经过以上两次的繁殖经验来说,虽然很少,但是我相信也会给一些对青铜B鼠繁殖的玩家来说会有一些用处的。这是我第一次用心去写自己对鼠鱼繁殖的理解与经验,这里面包含了我对鼠鱼了热爱跟对鼠鱼繁殖的尝试,和另类开口的经历。希望我写的东西能给鱼友们留下一些经验和警示。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图1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图2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图3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图4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图5

【鼠鱼】【科举大赛】青铜B繁殖全记录-图6

  • 美人鱼儿

    帖子分享

    第1楼 2016-11-18 23:46:34
    0
  • 大鱼

    你得被扣分啊。。。

    第2楼 2016-11-19 10:04:05 查看1条评论>
    0
  • 大鱼

    标题错n次了

    第3楼 2016-11-19 10:04:24
    0
  • 神龙

    标题要改成技术论坛

    第4楼 2016-11-19 18:20:29 查看1条评论>
    0
  • 哎呀

    不错啊

    第5楼 2016-11-19 19:06:22
    0
  • Allan

    不错!

    第6楼 2016-11-20 11:23:14
    0
  • 困了就睡

    不错呀

    第7楼 2016-11-20 19:26:45
    0
  • 更好

    精彩分享,学习了

    第8楼 2017-03-18 03:01:21
    0
  • 火云

    不错不错

    第9楼 2017-03-20 18:51:28
    0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