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膜发生的原因
水族箱中多多少少会遇到"油膜"的问题,而我们都是以"油膜"来称呼,其实这种漂浮于水面上的薄膜,并非真正的油膜,而是一层很薄的"蛋白质膜",真正的油膜在光线下会显示五彩的光泽。也许用“蛋白质膜”来命名它并不十分贴切,因为蛋白质不可能会浮在水面上形成可聚可散的薄膜。这层膜实际上是无数蛋白质的微粒漂浮于水面暂时凝聚的"连续相",看起来很像水面上浮了一层油膜一样。
为何水面上会形成"蛋白质膜"?
最大的原因跟养鱼的饲料有关。对鱼来说,最容易利用的能源的是蛋白质,因为鱼类对于蛋白质的要求很高,目前喂鱼所用的饲料中,多数含有40~50%的蛋白质。蛋白质有分易被鱼消化和不易被鱼消化两类,如果饲料中含有太多不易被消化的蛋白质,那么鱼的排泄物成分中,所含有的大量未被完全吸收的蛋白质或是半分解蛋白质,它们都是不溶于水的「疏水性物质」,而且有些能漂浮于水面上。
在喂鱼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饲料的粉尘留在水面上,同时也有可能有一些蛋白质,或是半分解蛋白质微粒在鱼排泄物中被扩散出来,并漂浮于水面上。他们通常无法在一般水族箱中的过滤系统中被滤掉,只能不同的在水面上游荡。数量少时,可能在水面上只是零星的漂浮着﹔数量多时,在水面凝聚成一层薄膜状。所以蛋白质膜的形成速率与鱼饲料的品质有关。凡是使用漂浮性、薄片状,以及饲料中不易被鱼消化的蛋白质含量过多的饲料,形成水面上形成蛋白质膜的速率也越快,反之,则较慢。
“油膜”的形成大部分和饲料有关,其他的原因还有:
1.自来水中含有少量杂质之有机物,在水缸中一段时间后,有机物之油脂溶于水中后浮出水面。
2.如果是水草缸,藻类的组织中有八成为“油脂质”。藻类死亡腐烂后油脂就溶解于水中,继而浮出水面。当注入新水时,会将附着于水草、缸壁等上面的油脂冲出,继而浮出水面,产生水面油膜的现象。
3.如果是水草缸,水草的表面为腊质,当水草老化腐烂后,叶面的腊质溶解于水中,而后浮出水面。
4.微生物的残骸或老废物、残饵、有机物等所产生的油脂。当水面无流动时油膜的情况最严重。
5.过滤器中滤材过于污秽,因而溢出油脂。
油膜的影响:
1.阻碍水中废气或水温逸散,使水质提早恶化。
2.如果是水草缸,阻碍光源射入水中,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
油膜的处理方法:
1.使用油膜处理器,使油膜进入过滤器中,利用过滤材中滤棉吸附,由硝化菌分解油脂。
2.以杯子将油膜慢慢收集于杯内倒弃。
3.以吸油纸吸除,可在出水口的对角处(油膜集结区)放上吸油纸,将油膜吸除。
4.装置喇叭斗混合器,将油膜吸入混合器内,打入水中与水混合,经过滤器中滤棉吸附分解。
5.如果是水草缸,在夜间熄灯后打气。
6.清除过滤器中的积污。
【孔雀鱼】鱼缸水面上有油膜该如何处理
-
相关文章
-
【孔雀鱼】孔雀鱼还不甩子
上周四买回来就已经这样了,到今天还没甩子,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谢谢! -
【孔雀鱼】来几张非主流
当年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品,初衷并不是推出来做观赏品种的,只是自己很喜欢这个表现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
【孔雀鱼】鉴赏:粉红白草尾
图一是重新做的半成品,因为工具鱼的变化,所以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图二是十年前的作品。 -
【孔雀鱼】本想买几个小的吃油膜的。
到家一看太大了 -
【孔雀鱼】买多了,大了。
本想买几个小的吃油膜,到了才…还好,能舔缸😂
杰斯汀
有油膜的缸没法看 另外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买上水鱼 孔雀 龙须灯这种生物治理也可以
虚拟革命
谢谢分享
迷途小草
学习了,受益!
靓靓水晶虾
去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