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弗拉基米尔·库宁·因特德沃切卡的小说《国际女郎》发表,这是苏联改革生活中轰动性的大事之一。
库宁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一家报纸的记者,很长时间以来,他就关注到一个蹊跷现象,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在圣彼得堡,有这样一群女孩,被周围人称为“精英女性”,她们长相漂亮,身材曼妙,气质不凡,开着自己是轿车,穿着打扮非常入时,身上的服装、饰物、手包、化妆品等,在苏联国营商店根本买不到,那这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对圣彼得堡的一家高档涉外酒店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光鲜亮丽的“精英女性”,原来是专门招徕外国游客的妓女。
白天,她们又摇身一变,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剧院的舞蹈演员、机关的文秘、医院的护士……
库宁发现,这是圣彼得堡官方故意纵容的结果。一是可以吸引外国游客;二是警察可以借机敲竹杠;三是克格勃以此为把柄,要挟外国游客提供情报。
他以这个故事为题材,写出了一本小说,在《奥罗拉》杂志上发表。这个故事的暂定题目是“精英女性”,编辑们不敢用这样一个讽刺性的标题发表这个故事,库宁于是用委婉的“国际女郎”代替了它。随后,这个新词牢牢地进入了俄语词典。
1988年,彼得 · 托多罗夫斯基以最快速度执导了电影改编版,成为苏联1980年代最卖座的电影,轰动一时。
电影中,一个叫达妮娅的漂亮女护士,上两个12小时班,再休息两天,工资很低。在倒班之余,她还操着皮肉生涯,招徕外国游客,赚取丰厚的美元。
一次她遇上了瑞典工程师爱德华,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达妮娅后来移居瑞典,成了邻居女孩们羡慕的对象。
然而,因为文化等差异,以及达妮娅以前的皮肉生涯,夫妻二人的生活道路越走越泥泞。留在苏联的母亲,因为受不了舆论的打压而自尽,达妮娅在赶回苏联的路上却遭遇车祸……
达妮娅由来自阿塞拜疆的苏联女影星艾琳娜·雅科夫列娃扮演,她的演技是如此精湛,如此真实,以致这部电影被认为是苏联时期的最佳影片之一,在国内外获奖无数。
《国际女郎》等作品,对于苏联老百姓的道德规范起了极大的腐蚀作用,它的传播表明苏联社会风气下滑,传统观念荡然无存,已经陷入深刻的道德危机之中。
当时,许多苏联女性都在抱怨生活的贫困和乏味,羡慕那些大腿修长的“国际女郎”大赚美元,妓女开始在这种氛围中迅速蔓延。
在莫斯科,由于通货膨胀,女性的收入太低,平均月工资只有300卢布,仅够吃面包用。她们需要时装和化妆品,这些都不是靠工资所能办到的。
干这一行的未必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包括有良好的职业和教育(甚至博士)的苏联女性,也纷纷效仿。
据统计,苏联妓女25%具有大学学位,8.5%是在校大学生,26%已经结婚,而且多数人干这一行都得到丈夫的默许。
新闻媒体往往以赞赏的口吻报道“国际女郎”,赋予她们一种美丽动人、充满冒险、可以挣硬通货的形象,绘声绘色地描述她们的收入(据说一夜达150美元)、服裝、美容和化妆品、首饰、珠宝、住宅和汽车等,还有她们工作的地方:一流的酒店、餐厅和酒吧。从而引得年轻女孩子羡慕不已,认为那是一种身价颇高,口碑不错的工作方式,是一个女孩子对生活的“开明的、西方式的”态度。
时代的巨变,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极度混乱。年轻的摄影师和裸模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拍照,而大部分路人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一些按摩院也公开营业,而且莫斯科市委负责人叶利钦认为,她们就是一支消防队,可以用来扑灭市民心中和体内的怒火。
由于戈尔巴乔夫提倡的“新思维”,导致媒体舆论失控,价值观念混乱,社会风气日下,引发棘手的问题,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这是一次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图片文字均来自互联网)
Mars血统·高老师
好看不电影
5007
看完啦
没有蜡笔的小新丶
国际女郎
罪☆Angel
可以去看看
杰斯汀
这学期够高的
聿宸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