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泡泡水族
  2. 短鲷
  3.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

发表于: 2016-12-01 15:53:35
1277 0

文章摘自:水族之家
古老、神秘、且珍贵——用这个概念来形容伊丽莎白短鲷(Apistogramma elizabeth-ae)相信并不过分。或许只有伊丽莎白才是唯一一种将素雅和华丽这两种原本矛盾的形容融合得天衣无缝者,并且从人工环境的饲养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加之并非数量众多的野生采集,伊美莎白短鲷的弥足珍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1865至1866年期间,著名的短鲷学者阿卡西(L.Agassiz)在其第二任夫人伊丽莎白(Elizabeth Cabot cary Agassiz)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河上游支流乌奥佩斯河(Rio Uaupes)流域进行科考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类似阿卡西短鲷但又存在明显不同的全新鲷种,并将其记录在科考日记上。在阿卡西教授的日记上,他将这种新发现的短鲷以其陪同伴游的夫人的名称进行命名以纪念彼此间的爱情,这就是伊丽莎白短鲷——Apistogramma elizabe-thae,一种暗喻爱情的女性化名称。阿卡西教授及其第二人夫人伊丽莎白(Elizabeth Cabot cary Agassiz)伊丽莎白短鲷雄鱼在体形上呈现修长的纺锤状,体长仅限10cm,尾鳍依照年龄的递增会从圆形发展至竖琴状,最终形成如阿卡西短鲷那样的矛尖型尾鳍,伊丽莎白短鲷雄鱼是所有短鲷品种中唯一一种在同一个体上会出现三种尾鳍形式的短鲷,尾鳍是色彩普遍为透明且不带花纹,但也有部分个体会因环境或食物因素导致其尾鳍鳍条形成红色条纹状。
  同时,伊丽莎白短鲷雄鱼的背鳍长达3至5cm,夸示时其背鳍立显高耸挺拔,并且前五根背鳍鳍刺为分开独立状,臀鳍向后延伸,呈现近透明的浅蓝色,但某些流域型个体会在臀鳍的外缘自外向内出现红色或橘黄色甚至紫蓝色的渲染。伊丽莎白短鲷的腹鳍和胸鳍通常无色透明,但腹鳍也曾发现过呈现淡蓝色或黑色镶边的个体。另外,雄鱼在完全成熟后,在臀鳍、背鳍和腹鳍上会出现具有淡淡光泽的清晰片状斑点。
  在乌奥佩斯河支流伊卡娜河(Rio Icana)上游的图卡诺(Tucano)采集到的伊丽莎白短鲷就体色表现形态而言,伊丽莎白短鲷雄鱼体侧的黑色横向侧带纹异常明显,在夸示状态下会一直延长到尾柄基部,某些个体在眼部下方的鳃盖上会出现一条斜线向下的黑色竖纹。一部分雄鱼尚在亚成阶段就会出现如彩虹一样亮丽的红色表现,集中在由吻部至尾柄的侧线以下体表面,鉴于其红色表现所分布的区域因个体不同而有所区别,既有色彩集中在鳃部的个体,也有整个侧线以下几乎全部染色的个体。雄鱼夸示时其红色素细胞迅速扩增,配合其高耸如标的背鳍和硕大的竖琴状尾鳍,致使鱼体闪烁出摄人心魄的瞬间美感。伊丽莎白短鲷在色泽区分上,大致可分为三种色型。
  第一种黄色型个体,体色呈现浅红色或浅黄色的中性色调。某些个体并不出现侧线带以下的颜色增强特征,而是周身均表现出黄色光泽。
  第二种为红色型,鉴定标准为其头部、腮部、胸部和腹部均表现为浓烈的血红色或橙红色,同时蓝色金属光泽遍布全身。
  第三种为非常罕见的紫白色型,体色和各鳍呈现白色或淡紫罗兰色,偶尔带有略深色泽的鳍缘镶边,其黑色侧线纹相对并不明显,替代的是同样位于侧线上的两个粗大的圆形黑斑,这点特征与伊丽莎白短鲷雌鱼的特征相似。德国于1992年9月初次引进伊丽莎白短鲷,当时是与其他短鲷一起混杂入口,进口商的记录上均为红色型个体,没有具体采集地点的标识,就目前国内和台 湾所集中的伊丽莎白短鲷来看,亦大多为红色型个体。尾鳍已发展为矛尾型的伊丽莎白短鲷由加拿大著名短鲷采集者Oliver Lucanus于图卡诺(Tucano)采集并摄影伊丽莎白短鲷的雌鱼相对雄鱼来说就朴素得多,其体长不超过4cm,一般2.5-3cm的雌性个体就足可达到性成熟及繁殖。与雄鱼复杂多变的尾鳍生理特征不同,雌鱼的尾鳍会一直保持为圆形,上装饰5-6道垂直近透明的纹路。其臀鳍通常无色透明,某些个体会出现3-4道半透明的纹路。雌鱼的侧线条纹极淡而且相对纤细,通常会有两个或者三个圆形的横向斑点,偶尔也会呈现为椭圆形。腮颊的一侧有曲线状的细窄纹路自眼睛下部延伸至喉部。带仔中的雌鱼会显示出黄色的体色,腹鳍会转变为黑色。
  就目前所获知的信息来看,伊丽莎白短鲷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尼格罗河上游乌奥佩斯河(Rio Uaupes)主流及支流中,尤其是距离乌奥佩斯河与尼格罗河交汇点20公里处的特罗沃镇(Trovao)附近的小支流中,同时考虑到南美枯水季与洪水季的交替特点,因此伊丽莎白短鲷也可能通过塔拉夸(Taraqua,乌奥佩斯河与尼格罗河交汇点)而进入尼格罗水域,并且的确记录有在尼格罗河上游的圣盖布瑞尔(Sao Gabriel)采集到伊丽莎白短鲷。同时,乌奥佩斯河上游支流伊卡娜河(Rio Icana)及乌奥佩斯河河口附近的伊加拉佩.伊拉(Igarape)和伊加拉佩.库库拉(位于Igarape的一条小型支流)包括乌奥佩斯河下游的佩尼拉湖(Logo Penera)均可发现大量的伊丽莎白短鲷。而位于伊卡娜河上游的图卡诺则是非常著名的伊丽莎白短鲷采集区域,遗憾的是目前已被巴西ZF规划为国家公园保护区,禁止执照采集者进入。图卡诺这个地名实际上是当地印帝安人所启,其真正的地理名称为提布拉里(Tiburari)。
  在佩尼拉湖中,同时也生存着另外三种短鲷,它们是裴莉短鲷、红帆短鲷和美克宁短鲷。生活于伊卡娜河上游图卡诺的当地渔民一家伊丽莎白短鲷所生存的水域为典型的黑水水系,它多半集中在岸边附近流速缓慢且落叶沉积丰富的酸性水域中,PH值范围通常为4.2-5.2,导电度(TDS)为10us/cm左右,溶氧指标为4.3-5.0mg/L,正午水表温度在26-29度之间。伊丽莎白短鲷是一种典型的生活于枯枝腐叶中的品种,其他生态资料采集并不完整,早期由比利时鱼类学者莱奥波尔德(King Leopo-ld)和植物学家高斯(J.P.Gosse)在1967年分别于特罗沃和伊加拉佩的采集记录来看,其缺乏详尽的数据记录。之后根据埃尔萨塞(Elsasser)于1992年2月的枯水期所提供的采集数据来看,原生地的环境特点为一处砂质细白并且淤积深厚腐叶的黑水小溪流。同时我们借鉴了德国短鲷学者罗默(Uwe Romer)教授的科考记录,罗默分别在1992-1994年间考察了图卡诺区域的同一采集地点,发现1994年所记录的水位尺标竟然比1992年的记录整整减少了两米,并且在他们的停留期间水位再次持续下降21厘米,可见南美的雨季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和改变。罗默所考察的溪流,水色为深棕色,深约5公尺,宽约15米,尽管水质清澈,但是能见度却低于一米,延续考察其周边近50平方公里的环境,随处可见3-15厘米深的水洼。这条不知名的溪流的浅滩处到处都游弋着长约5cm的小型加拉辛脂鲤和土铜色的大型水虎鱼,在沉积枯叶的岸边可以发现大量的鱼卵,小溪周围密布着各种棕榈树幼苗,甚至会遭遇到长约50cm的类似于奥河剑鼻蝠一样的大型蝙蝠。在这样的小溪中,罗默发现了伊丽莎白短鲷的踪迹,它们大多生活浅滩与深水之间的一段水域,行动谨慎,行踪诡异,而且非常敏感。然而,在浅水处的腐叶层中,却可以发现大量的伊丽莎白短鲷幼鱼,拥有巨大前螯的虾类和螃蟹盘踞在隐蔽的洞穴中,非常猖狂地在水中追逐捕食各种它们可以猎杀的鱼类,包括伊丽莎白短鲷。
  基于尾型形状的相似,各鳍与身体之间的比例也相近,伊丽莎白短鲷在库兰德博士的研究结论里被认为与阿卡西短鲷存在近亲关系,但他强调:“阿卡西短鲷在背鳍前部的飞刺色坠更深,伊丽莎白短鲷则非如此。伊丽莎白短鲷体侧线黑斑的特征与裴莉短鲷、美克宁短鲷以及红帆短鲷等三种出自乌奥佩斯河的品种存在相似。”尽管存在分歧,库兰德依然认为伊丽莎白短鲷与阿卡西短鲷存在血统关联。在其曾做过的关于伊丽莎白短鲷的竖琴状尾型分类记录中,他遗憾地宣布这项研究最终失败。库兰德认为这种类似阿卡西短鲷的品种在生物进化学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阿卡西短鲷可能是阿卡西属系中最高级的物种。
  伊丽莎白的短鲷的饲养与繁殖其实只需掌握其中要领,加以重视,难度也不算让人望而缺步。勿论国外,国内及台 湾均已成功地繁殖出这种短鲷。总结其饲养要领,伊帆简单归纳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提供尽可能宽大的饲养水槽,建议缸体尺寸为60-100cm,尤其是繁殖缸。缸中尽可能采用接近原生地的环境布置,建议采用白色细砂,上铺一层榄仁叶或橡树叶以营造出沉积腐叶层,适量的榄仁叶可提供仿原生的黑水环境,有益于短鲷的安定与促情。少许沉木和鲷罐为其敏感的忌生行为提供隐蔽场所,均以一缸一对的方式进行饲育。
  二、酸性软水环境是饲养和繁殖的基础前提。以饲养的参照,建议PH值控制在6以下,总硬度不高于4,导电度需掌握在100us/cm范围以内,另需注意水中的阿摩尼亚和亚硝酸盐须在安全范围以内,因为伊丽莎白短鲷对此尤其敏感。如考虑繁殖,则水质要求相应更加严谨,PH值须控制在4-5之间,碳酸盐硬度低于2。繁殖水温建议为28度左右,不可超过30度。
  三、伊丽莎白短鲷的雌鱼会拥有漫长的发情期,从其发情至产卵的周期通常为15-20天,这一阶段雄鱼会频繁地被雌鱼所吸引,但却经常无法完成交配。其间雄鱼的暴戾性格很容易将雌鱼伤害或者造成严重的紧迫,这就是为什么建议提供尽可能大的水槽进行饲养繁殖的道理之一,在饲主拥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的保障下,采用时间分段隔离的方法自然可避免雌鱼免于落难,但对于某些时间有限但又希望爱鱼繁殖的玩家来说,大缸是提供安全保障的不二法门。
  四、伊丽莎白短鲷的交配过程与其他隐带丽鱼属短鲷并而二致,依然会采用轮流受精和排卵的方式提供卵子以发育雏形,雌鱼依据其体型大小一次产卵量在80-150粒之间,多半集中在清晨及黄昏光线昏暗环境下进行。交配时间约30-60分钟,雌鱼会依照惯例迅速露出“狰狞面目”,将雄鱼强行驱逐。此时如缸中放有小型脂鲤,可见雄鱼主动担负驱逐这些“入侵者”的任务,此时雌鱼则很容易允许雄鱼在离产卵地点不远处充当“国防”角色,但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鱼卵经过48-72小时的孵化,即可陆续破卵而出,可投给少量的丰年虾无节幼虫或者“微虫”作为幼鱼的食物来源。幼鱼对于水质变化的敏感度非常高,因水质变化带来的畸形率和折损率是同好中公认的伊丽莎白短鲷难以带大的中心问题,因此,在幼鱼抚育阶段,尤其初生的两个月里建议不要大量换水,同时采用少喂多投的喂食办法进行给食,严防水质变化所带来的损耗,并且不推荐采用以烧杯为培育容器的人工孵化法,除非是具有相当经验并且以量为目的的繁殖场。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图1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图2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图3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图4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图5

【短鲷】【技术论坛】聚焦——伊丽莎白短鲷-图6

还没有回复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