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集成芯片设计。
因为集成芯片可以多色多路混装,这样的话可定制性就会好一些。(板上集成SMD的定制性应该更好一些,但是光转换及光学设计相对复杂一些,所以个人主要设计chip on board这样的常用方案)
标准集成芯片的安装孔位是中心34*34mm,发光面20~25mm*20~25mm,最多可以做12*12颗晶片(芯片)。常用最高输出是120W,即使晶片规格更高,也控制在120W及以内输出。因为标准COB的基座散热面积是2246mm2,散热能力及效率决定了超过120W就非常不合理了。
又扯远了。
因为我业余研究的是室内观赏植物生长照明及补光,光源也必然是用于室内观赏植物使用场景了。
因为有些实验性质的光源产品太多,一张图也放不下,所以把常用的量产产品做了一个统计,大概设计如下:
分享一下个人的专用光源设计
-
相关文章
-
桶与缸同高,是否容易集气?
按理和壁挂差不多原理? -
温度湿度计对比🆚
白色9块两个🆚金属色39一个。兩者温度湿度的精准度差别不明显,可能就是内部用料的质量问题了😾 -
diy个背架前后对比
前后对比还是喜欢这种简洁的 -
-
二氧化碳气管挑选
家里原来的二氧化碳气管老化了,换新的,一不小心买了两家,一家是软的,一家是硬的,软管比较厚,大家用着哪种是质量比较好,我原来的就是硬管,感觉老化快些。
东郭烹狼
附上了部分实物照片。
另外打马赛克是逼不得已。
因为上面这些芯片已经有很多“雷同”产品了。
雷同其实没什么,因为必然封装方式及布局就这样,大家发挥的余地不大。
有一些厂家直接copy就有点让人不舒服,所以马赛克了。
东郭烹狼
这款是17年优化设计的产品,是封装失误的产品。因为中间蓝红远红晶片原计划是非点粉工艺的,但是厂商的围坝忘了做,做成整体覆粉。因为胶体混合荧光粉后有部分激发损耗,荧光粉配比也不是用长波来激发的。
所以看起来和AT3几乎一样了。
东郭烹狼
这款是W+RGB混合光,也就是说用围坝把两侧全光谱点粉工艺的隔开,两侧是白光,中间是透明胶封装的多色晶片(芯片),RGB三色混合,这款是中间混光白光偏紫红一点。两侧的白光加上中间的混光这样类似奥利奥夹心饼干,用双路独立驱动的话可以通过光色占比来实现不同混光效果。
东郭烹狼
这样同上面的W+RGB类似,只是用了更多路的支架做了混合蓝青光和混合红光独立出来,这样就实现了W+R+B三光混合。
这样匹配三路驱动的话就能有更丰富的可玩性。
东郭烹狼
因为光谱光质设计是比较复杂的东西,很难一项一项的说清楚。
我把这个简单的布局放出来,是想给一些玩家朋友一些参考。
之前我看了很多朋友发给我他们的产品希望我指导一下,但是产品已经做出来了指导已经没任何意义了。我觉得这些朋友花了不少的成本去折腾,但是和最初的效果背道而驰,他们又非常容易被封装厂家忽悠。
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我这些设计方案,避免大家走弯路。(毕竟定制光源成本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