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和1月28日,时隔一个半月记录说明。
12月初,辣椒榕长得比较慢,开缸也就一两个月,不敢加液肥,一加就溶,于是请教了艺术家。
艺术家给出的建议是稳定水质,不要加肥,等待辣椒榕将根扎进泥后,发力期也就来了。
俗话说,一缸一世界。大佬只能给你指路,接下来有多远还得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我听取了艺术家的建议,忍住不下肥。就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
直到有大量新叶开始白化或是明显的鱼骨纹,明显的缺肥症状,但此时的辣椒榕还是一加肥就穿孔(原因后面解释)。我再次请教了艺术家“缺肥症状,但开缸三个月应该不会缺肥,应该是根须没有扎进泥里,建议等待根须再深一些”。也确实,我的火山石颗粒较大,铺得也比较厚,扎根较为困难,这一点在开缸的时候艺术家就提醒过我火山颗粒太大太厚了。而且现在大部分辣椒榕根须都还处在火山石层,并未接触到泥层。
紧接着我又请教了 又见芳尘 和 船客两位大佬。
船客大佬给我重新定义了底床对于草缸的意义,“肥厚的底床不仅仅是给水草提供肥力,还可以稳定水质,增加肥力缓释期”大致意思是这样。原先我是4天换水,船客建议延长到一周,并建议添加液肥。
又见芳尘也说明是缺肥症状,并给出了液肥用量建议,和客船说的用量基本一致。
在这之后,我根据大佬们的液肥用量指标,结合缸内辣椒榕的状态,逐量添加液肥。本文开头就说了,我这缸内一加肥就溶,但不加肥辣椒榕呈现缺肥状态。后来我才注意到,溶叶首先溶的是缺肥特别明显的新叶和特别老的叶子。
原因分析:
第一,新叶是是在超低肥力环境下生长的,本身叶片缺乏营养,健康度较差,耐肥能力也差,所以加肥后就会溶;
第二,比较老的叶子,也就是入缸的时候或者入缸初期长得那几片叶子,施肥后易溶,原因也不多说了,老叶活力较差,适应能力也就不如新叶,就算不溶后期也会剪掉。
这里提醒一下新手,加肥后溶叶可以被允许,但有底线。我的底线是加肥后缺肥新叶和特老叶有轻微穿孔为当前液肥最大用量。若是大面积掉叶溶叶,则立刻换水,稀释肥力。辣椒榕耐肥能力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去提高,且这个能力是有上线的。
艺术家、客船、又见芳尘这三位大佬,每个人的养草方式都不一样,但理念却又非常相似。
艺术家大佬非常注重辣椒生长的状态,液肥添加较少,比较注重辣椒榕肠胃功能(根系的发育)。在第一次请教他时,就提醒我先养状态,在养发色。他的草没的说,状态发色都爆棚。
客船大佬的特点是比较注重缸内环境细微的变化,控肥能手,比较热心,解答也比较详细全面,让我受益匪浅。
又见芳尘大佬,养辣椒技术没的说,解答问题简洁明了。
最后总结,我当初从草缸入坑辣椒榕,不仅仅是被辣椒榕的美吸引,更是辣椒榕养殖更具有挑战性。养辣椒榕是门学问,大佬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适用自己的缸,但理念是一样的,得结合自己缸内状况对大佬的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切不可揠苗助长或是像伸手党一味套用,一切养殖方法都必须遵循植物生长规律。
(图一为12月13日记录,图二为1月28日记录)
记录是练养工最好的方法之一
-
相关文章
-
-
辣椒榕和水草到底靠什么生长的?
文字版的又来了,有时间看看也行,经常看纯图的帖子,尤其是美图,你收获更多的可能就是羡慕嫉妒了,但看看文字的帖子或许还能收获些你没听过的东西。当然,不感兴趣的或者时间不多,就略过吧图片里的水质和硬件方面就不细说了,都知道的差不多了。底床是国产泥一代,火山石铺底,只加了些基肥,别的没有任何添加。通过前几个月的观察,长势并不快,根须少,长得也慢,半年左右开始底床增氧和吸粉尘,长势也逐渐进入状态,见图片。 -
辣椒榕叶子晚上也能合起来?
你们辣椒榕的叶子晚上会合起来么?好多品种晚上会把叶子向上合起来,不是很紧密,但是改变叶子形态很明显。 -
-
集邮缸,烂叶破洞拯救,初见成效!
上个月发现缸里的辣椒榕开始大量烂茎,烂叶子破洞,通过咨询了草痴-MT,给予决定性指导,终于拯救的好多了!不过好多老货都只剩个光杆了,看看能不能再生长起来吧!补了一些新的。我的集邮缸,又开始生机勃勃了!我的处理方式:把烂茎都剪掉,破洞严重的叶子也都剪掉,取出来。连续换水3天,加一点点微量元素,观察几天,如果新叶不太出,老叶还在烂,就继续以上操作一遍。直到出新叶状态很好!老叶烂的不那么快了,就可以尝试
-
Kye的主题
收藏就是乐趣
谦虚使人进步、不断学习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写的好
楚门666
感谢分享!用的什么泥这么快就缺肥
罪☆Angel
感谢分享
幽疏居士
长得也太快了吧
辣椒榕最弱玩家
这么厚新火山岩很容易烧死各种辣椒榕,特别是新来的未稳定适应的,其实纯沙或者纯泥是最省心的,越简单越不爱出毛病,个人观点哈哈
不吃猫的鱼~
灯光也改变了么
晓晓008
其实新缸辣椒表现不好看着就是缺肥的症状,说缺肥也对,它就是营养不良,因为它没有吸收肥的能力才导致这种症状!并不是你缸里缺肥,是你的底床问题导致辣椒进缸没有及时下新根须吸收营养才导致后期的现象。
小五先生
感谢你把宝贵的经验分享出来,关于铺面石的厚度,至少我看过一篇论文,里面有0.5厘米,1厘米1.5厘米,2厘米的厚度的对照组实验,经过几个月实验,综合下来1厘米厚度下,黑藻的生长状态和总生物量是最佳的
客船2001
现在的状态已经慢慢提升上来了。养的不错。总结大家的经验吸收利用这样很好。
圆海缤纷
写了不少心得,挺好,补充几点:1、辣椒榕叶子也吸收肥的,还不弱,2、肥分很多种,添加时间不一概而论,3、加肥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开缸1月就要开始补充钾肥,要不照样穿孔没活力根须少而弱,1/4量开始,一周一周观察。